對中國外貿企業(yè)來說,2012年的u201c寒冬u201d來得比以往更早一些。除國內成本上升、國外內需不振等客觀因素外,中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增多已成拖累中國制造業(yè)的重要因素。不僅傳統(tǒng)的貿易伙伴夾擊中國商品,一些新興經濟體也加入其中,u201c中國制造u201d遭遇圍攻。
商務部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年秋季)》顯示,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
如果將時間跨度拉長,據(jù)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u201c世界貿易預警u201d項目監(jiān)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
美國和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兩個貿易伙伴,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打出u201c貿易牌u201d作為提振就業(yè)、拯救經濟的法寶,u201c中國制造u201d成為他們攻擊的靶子。尤其是歐盟,先是宣布,將中國出口自行車及自行車零件征收的反傾銷稅延長至2016年;自9月中旬起,又對從中國進口的瓷磚征收為期5年的懲罰性關稅,最高稅率為69.7%;關于光伏雙反調查仍在進行中,雖然中國商務部已派出代表團奔赴歐洲各國就此案與多方進行談判,但市場認為,翻盤可能微乎其微。
不僅是發(fā)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也明顯增多。印度、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國也頻頻向中國制造u201c發(fā)難u201d。據(jù)商務部消息,繼歐美之后,印度反傾銷局也將對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9月,秘魯已針對來自中國的上釉墻面瓷磚發(fā)起反傾銷調查,這是繼阿根廷之后,拉美針對中國陶瓷行業(yè)發(fā)起的第二起反傾銷調查;墨西哥就中國紡織品和服裝補貼政策提起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指控中國通過減免部分所得稅、增值稅及地方稅等方式對紡織品和服裝企業(yè)進行了補貼,對墨西哥產生較大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