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路溝通法
在“職責所在”和“勇于面對”的自我激勵下,大家應盡量來調整自己的溝通技巧,做個“不借路”的人!
|
“幫我提醒王經理,問他企劃案是否正在照進度進行?”
“請你轉告小張,他如果再遲到,就不用來上班了。”
有些人常常
不找當事人當面直接溝通,卻習慣于通過別人來傳達,這在溝通管理學上叫做“
借路溝通”。
“借路溝通”的人就像是走到我們身旁,然后說“借過”一樣,他們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而“被借路”的人可能感受就不太一樣了,我們通常的反應是“為什么你有話不自己去講,還要通過我來傳達呢?”
在此,讓我們針對“借路溝通”來做進一步的探討。一般而言,“借路溝通”的優(yōu)點是“間接而婉轉”,可以避免發(fā)生正面沖突。確實有些人不擅長表達,往往一開口就得罪人,還不如不要他“出場”。
公司、機關團體分層負責,高級主管不可能什么都管,有些事情只能采取借路溝通,特別是訓誡、督促、裁員的時候,高層主管不方便、不愿或沒有勇氣面對當事人,常常要直屬主管傳達。
(一)“借路溝通”缺點多然而長時間的“借路溝通”也會阻礙個人成長,表現(xiàn)為四種現(xiàn)象:
1.責任轉嫁現(xiàn)象:在這個部分,“借路溝通”的人常常認為既然“話”已交代給你,責任應該由你承擔,這時就會增加傳話人的心理負擔。
2.傳話失真現(xiàn)象:傳話的人有時添油加醋,有時“內容縮水”。而被溝通的人并不喜歡聽到“繞道而行”的話,往往當場惱羞成怒,惹得傳話的人也是吃力不討好。
3.刻板觀念現(xiàn)象:喜歡“借路溝通”的人可能保留一些傳統(tǒng)觀念,例如,認為管教子女是母親的責任,所以有些父親就常要求太太去“講”孩子,這樣,往往又衍生了家庭的多角沖突。
4.關系疏離現(xiàn)象:由于長期缺乏直接溝通,使溝通的雙方關系疏離,很難有真誠的交流。溝通者會認為我已經把話講清楚,被溝通者則認為有話為什么不直接跟我講。為彌補這種現(xiàn)象,有些公司或機構會定期出版內部通訊、舉辦旅游聚餐等活動,更有團體實施所謂“總經理有約”的活動,讓員工有機會與高層主管交換意見,以免出現(xiàn)下情不能上達,嚴重阻礙公司發(fā)展的現(xiàn)象。
盡管“借路溝通”也是溝通的方式之一,但是在“職責所在”和“勇于面對”的自我激勵下,大家應盡量來調整自己的溝通技巧,做個“不借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