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公司要做一個樣品架,是用于擺放一些緞帶,絲帶,蝴蝶結,手工花的.比較方便找東西,也便于來訪客戶的參觀.剛開始的時候我是在網(wǎng)上找,首先是在阿里上找.因為這個樣品比較大,也不多,我就想找一家本地的.結果一搜阿里上廈門的誠信通會員只有一家是做貨架的.好吧,能找到一家就不錯了.跟他聊一聊吧.發(fā)了信息過去,唉怎么沒回音呢.急啊,我這個是急性子.沒辦法只好先等一等啦.等到將近一個小時過后,快到中午飯時間了,對方回了一句:你好!.不錯,有回復總比沒有回復的好.我把尺寸規(guī)格,要求報過去了,對方說:稍等一下,我算一下.這一算就又去掉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因為在下午的時候,對方說了要明天報價給我.此時我已經(jīng)不報什么希望了.如果等到明天能有個好價錢,也不錯。
第二天早上等到下午,還沒報價過來啊.我的天啊.我主動一下吧,后來報過來的價格是我在外面找的兩倍的價格.看來這個在阿里上是找不到好廠家了.我還是到是外面自已找吧.外面下著小雨,一個人東逛逛西逛逛,也挺有詩意的嘛.總算找到了一家,店家人還不錯,看到有客戶來了,打了招呼:你好,要什么東西.連比帶劃總算給講清楚了(因為圖在電腦上,沒有帶出來,現(xiàn)在想來有時候很難跟不會使用電腦的人打交道.有時候需要傳個東西看得比較清楚)不一會,價格也算出來.我的天啊:"怎么這么貴啊?""貴啊,要不你自已買材料,我給你加工,一個收你200塊,你看我這要店鋪租金,又要工人的工錢,賺不到你什么錢的啊!""我回去考慮一下,你給我個名片."這個店家報的價格比我的目標價高出了不少啊!我得再找些報報價才好.
公司等著要用,第二天我又開始了尋找供應商的工作.既然上一家店家說他的店面租金貴,那我就找一家偏點的會不會好點呢?還真讓我找到了一家.這一家呢的店鋪比較偏,也小.一進去讓人感覺黑不溜秋的,只有四個人:老板,小弟,他老婆,他兒子.算了,既然進來了,蠻問一下也好.本來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沒想到報出來的價格比上一家的低了4分之1的價格.看著店家夫妻誠實的面孔,以及他可愛的兒子(我兒子比他兒子大三個月),就當場確定下來了.而且交貨速度也快.
啰里啰嗦講了這么多,其實我是想以一個買家的身份,在采購時,以及面對賣家的心理變化還原在大家的面前.目的是想讓賣家認識到客戶在決定是否與你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們賣家要以怎樣的表現(xiàn)來獲得買家的認可,從而達到訂單.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能總結出以上內容的重點之處嗎?做為一個賣家應該要怎么樣做?買家在采購的過程中都考慮了哪些因素呢?以及心理的變化?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