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所講的“分期付款保證保險”,是指在買方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向賣方購買商品時,為了使賣方規(guī)避因買方可能逾期付款而給賣方帶來的風險,由買方或賣方向保險公司投保,在買方未按時向賣方付款時由保險公司承擔清償責任的一種保險。 目前,一些保險公司陸續(xù)在房產銷售、汽車銷售等領域開辦了分期付款保證保險業(yè)務。這些業(yè)務的開展,對房產、汽車的銷售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促進了保險業(yè)自身的發(fā)展。但這些業(yè)務的開展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法律問題。
北京《精品購物指南》報2001年6月5日A3版,以《保證保險怎么不保險?》為題報道了一汽北京汽車有限責任在辦理保險索賠的過程中五次將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北京分公司告上法庭的案例(詳細情況見: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北京電視臺、中國保險報社等幾家新聞媒體也對該案進行了采訪報道,引起了社會關注。鄭章軍律師作為一汽北京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的代理律師,親身參加了這幾起保險索賠案的訴訟。在這里,我們結合辦案實際,就賣方在向保險公司辦理保險索賠時經(jīng)常遇到的幾個法律問題作一些探討。
1、關于法律適用。
保證保險既涉及保證關系,又涉及保險關系,既涉及《擔保法》,又涉及《保險法》。在具體處理保險索賠的過程中,適用不同的法律規(guī)定,可能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因此,究竟優(yōu)先適用何種法律規(guī)定,直接影響到訴訟的結果,關系到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必然成為當事人爭議的首要問題。
我們認為,分期付款保證保險作為保險公司的一項業(yè)務,事先得到了國家保險監(jiān)管部門的批準,應當有別于一般的擔保行為。因此,在買賣雙方與保險公司之間形成的,首先應當是一種保險合同關系,處理這一關系則應當首先適用《保險法》。當然,我們也不完全排除《擔保法》、《合同法》等法律的適用。但是,對《擔保法》、《合同法》等法律的適用,應當是在《保險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如果《保險法》、《擔保法》、《合同法》的規(guī)定有所不同,那么,在處理保險索賠時應當優(yōu)先適用《保險法》的有關規(guī)定。
2、關于索賠申請。
根據(jù)《保險法》第二十二條的規(guī)定,賣方在買方逾期付款時,負有依照保險合同(或保險單)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申請的義務。賣方提出索賠申請,一般應當書面提出,同時應當提交保險合同(或保險單)所要求提交的證明和資料。賣方提交上述申請、證明和資料時,應當要求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簽收,否則,可能會因為手續(xù)問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導致喪失索賠權利。
3、關于索賠期間。
《保險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人壽保險以外的其他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保險人請求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權利,自其知道保險事故發(fā)生之日起二年不行使而消滅?!边@是關于保險索賠期間的規(guī)定。
一般說來,上述“二年”期間是一個不變期間,不能延長。因此,賣方在辦理保證保險索賠時,應當盡快與保險公司協(xié)商;協(xié)商不成的,應當在買方逾期付款之日起二年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以避免因超出索賠期間而失去索賠權利。
4、關于免責條款。
在保險合同(或保險單)中,往往會有一些保險公司免除保險責任的條款。根據(jù)《保險法》的規(guī)定,保險公司應在訂立保險合同(保險單)時向投保人明確說明這些條款,未明確說明的,免責條款不產生效力。同時,《合同法》對以格式條款形式形成的免責條款也有類似規(guī)定。因此,賣方在辦理保險索賠時,應當注意保險合同(或保險單)中的免責條款,并根據(jù)《保險法》、《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判斷其效力。
5、關于賠償期限。
《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當及時作出核定;對屬于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達成有關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額的協(xié)議后十日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保險合同對保險金額及賠償或者給付期限有約定的,保險人應當依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這是《保險法》對保險賠償期限的規(guī)定。
根據(jù)《保險法》規(guī)定,如果保險公司未在雙方約定的或者上述規(guī)定的期限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則賣方有權得到進一步的賠償。如果保險合同(或保險單)對此種“進一步的賠償”沒有約定,我們認為賣方可以按保險公司逾期賠償?shù)奶鞌?shù),在賠償金額的基礎上加收逾期利息或者法定的逾期付款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