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稱u201c中國經濟即將崩潰u201d的人,所持理由不外乎三個:投資、房地產、信貸三大領域存在泡沫,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過大,人民幣匯率帶來的貿易優(yōu)勢逐漸喪失。
麥嘉華就認為,中國投資長期過熱,導致產能大量過剩,投資回報率下滑,同時銀行大肆借貸,壞賬激增的危險顯著上升,加上房地產市場高燒不退和股市波動頻繁,中國經濟基本面不容樂觀。美國西北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史宗瀚則對中國政府的負債狀況表示擔憂。他估計,2004年至2009年底中國政府投資實體負債額達到11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6萬億美元),占到了中國2009年GDP的1/3,并稱2010年中國政府累計負債或許會達到GDP的96%,這增大了危機爆發(fā)的風險。而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以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為代表的一批人認為,人民幣匯率已經接近購買力平價水平,中國出口商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將不復存在。
某對沖基金公司的分析報告發(fā)現(xiàn),中國信貸拉動增長的有效性在迅速消減。2000年至2008,中國每1美元的GDP增長需要1.5美元的信貸,而2009年該比率惡化到了每1美元的GDP增長需要7 美元的信貸。信貸大量進入房地產與股市,對于實體經濟的拉動作用相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