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淘外貿(mào)衣服,最喜歡一把撈起衣服,仔細檢查衣服線腳;又或者把針織衫對著日光燈左照右照,尋覓抽絲和漏針的痕跡。一旦挑到u201c毛病u201d,就說老板用u201c次貨u201d糊弄她們。
其實不然。有些漏洞百出的u201c次貨u201d,偏偏可能是專賣店里那件衣衫的u201c孿生兄弟u201d。
一般來說,在國內(nèi)加工的針織衫成品運到國外后,先要被老外驗貨。檢驗員挑出有問題的衣服,在瑕疵旁貼一個小紅箭頭,打包u201c遣送回國u201d。
這樣的外貿(mào)退貨,雖然有時有色差、漏針和抽絲,但用的卻是最優(yōu)質(zhì)的面料、配料,做工頂級,一穿上身,就能體會到u201c貨真價實u201d4個字。要是碰上的不過是脫線、掉鈕扣這類小問題,那真的是u201c額骨頭碰到天花板u201d啦。
衣服扣子u201c貨不對版u201d,也是u201c好貨u201d標志之一。
大品牌因為恐懼u201c盜版u201d,會嚴格控制原材料進出。下單后,他們按照生產(chǎn)數(shù)量向廠家提供衣服的面料以及鈕扣、拉鏈等輔料。
考慮到生產(chǎn)報廢率,廠家一定能得到比預(yù)計多一點的面料,但配套的輔料就沒那么多了。做完訂單后,制衣廠通常面料有剩,扣子用光。這時,就有廠家u201c廢物利用u201d,用多余的那批面料,再隨便找點扣子做一批衣服。
這批衣服盡管細節(jié)粗糙,但主料挺括,也是外貿(mào)貨中不可多得的u201c極品u201d。
彩條衫、大花面料的裙子,最考驗外貿(mào)制衣廠的做工。手工精致的衣服,彩條走向、花樣排布,事先都會有安排。衣服肩膀、袖口、腰身接口處,左右兩邊相同顏色的條子正好對牢,走向相同;花朵的每一片花瓣都嵌得u201c天衣無縫u201d,拼出一朵完整的花。
這樣的做法,不僅要事先設(shè)計周全,而且極浪費面料。有些高級成衣面料,1米之內(nèi)都不會有重復(fù)的花樣,可想而知,拼出一朵花,要浪費多少料子。
還有,遇到不同面料拼接的外套,最好u201c考驗u201d一下拉鏈的u201c承受力u201d。質(zhì)量好的拉鏈,一氣呵成,毫無滯頓;不過關(guān)的拉鏈,拉到兩種面料的接口處,會卡在半當(dāng)中。
那種標牌上不痛不癢打個小洞、剪個小角的,都是哄外行人的u201c噱頭u201d。
真正被迫銷毀的u201c剪牌貨u201d,一剪刀下去決不會留情。要么是剪個月牙形,把商標上的字全摳掉;要么就是把商標u201c連根拔u201d,只剩下兩道商標縫線依稀可見。反正不能讓你認出來。